咏春君子叶问武术历史传奇一生概述!
详见王子平、吕紫剑、孙禄堂、李存义大侠等,总之这种武林耆宿的相貌,既有得道成仙般的超然飘然,又不失威严与气场。然而,正是这位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叶师傅,却利用他瘦小身体里含蕴的巨大能量,将名为“咏春”的浪潮推向了全世界。
大抵年迈的武林高手,流传下来的相片都不负厚望地长成一个风格:要么风清扬状,要么黄药师式,总之仙风道骨,花白胡子,愤世嫉俗的表情透着几道冷电,仿佛靠着双目爆射的精光就能将对手放倒。详见王子平、吕紫剑、孙禄堂、李存义大侠等,总之这种武林耆宿的相貌,既有得道成仙般的超然飘然,又不失威严与气场。
他或许不如孙禄堂一样浪迹天涯、毕生追求无上武道,或许也不像霍元甲血气方刚、时刻准备捐躯赴国难,但他却带领着一干弟子,实现了中国古往今来的武术家们竭诚奋斗、却鲜能完美实现的理想。
昔时因
故事先从一段掌故开始。
民间传说,福建有一座南少林(有莆田、泉州或福清几种主流说法),在清初聚集了不少反清复明的能人义士,康熙年间遭出兵围剿,南少林付之一炬,从此寺内不少武术家散落闽粤各地,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号称“少林五老”的至善、苗显、五枚、白眉、冯道德。
五老闹出纠纷,决裂而别,白眉、冯道德投入武当一派,五枚师太中立(最后倾向武当),唯有至善、苗显始终坚持少林本脉。后来两家势力日益壮大,渐渐在广东形成了具有官方背景的武当黑道及反清复明的少林黑道之争。及至苗显外孙、“少林十虎”之一的方世玉打死武当李巴山女婿雷老虎,两派争斗愈演愈烈,终于在乾隆的帮助下以南少林全军覆没告终(事见清代侠义小说《乾隆下江南》,多以民间传说加工而成)。
当然这是后话,与我们的主角无关。提到这段掌故,首先是为分出我国武术的派系。以练法本身而论,分为内外家,内家又以形意、八卦、太极为尊,名气甚至远盖外家;以地域则分南北,以门户分为少林(多指嵩山)、武当、峨眉,但不管哪一种分法,都无法盖过所有武功,于是有人一股脑分为七大拳系: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形意、八卦、太极。其实这种分法不太高明且十分草率,但好歹哪一种武功都能找到归宿。而南拳,正是起源于南少林。值得一提的是,所谓拳系并不单指拳法,而包括一整个系统的武功,含拳、掌、脚、兵刃等等。
这段故事,还导致了一个结果,即间接孕育了下一个武术之乡:佛山。
两广武术发达,直追沧州,其中又以佛山为最,不得不说是两大黑道火并的成果。
紧接着,我们继续关注这段故事的一个重要人物:五枚师太。师太有一个女徒弟,叫严咏春,传说她偶然看到蛇鹤相争,创出一套拳法,经过五枚的加工整理,形成系统的拳法,从此以徒弟的名字命名。
关于咏春拳的来源还有许多种说法,我们先采纳这一段,之后严咏春将这套功夫传给丈夫梁博俦,再传梁兰桂,由兰桂传给佛山红船(粤剧戏班)子弟黄华宝和梁二娣,其中后者还蒙至善禅师传授过六点半棍法。
佛山有一个医生叫梁赞,人称“赞先生”,素喜练武,蒙人介绍,结识红船上的黄梁二人,学会了咏春门的技艺(包括棍法),之后正式开馆收徒,成为了佛山咏春流传的真正源头,外号“咏春拳王”。得到他真传的有很多,我们暂且记住梁赞的儿子梁璧以及——陈华顺。
梁璧早早就去了香港做生意,陈华顺年轻时在佛山打工,当过钱庄的账房先生,替人兑换钱币。那个年代通常在名字前面加上职业名当成外号,如“眼镜程”,所以陈先生有一个外号:“找钱华”。
目前可以看出咏春拳流传的脉络,严咏春夫妇——红船——梁赞,因为起初没有开馆收徒,所以传承起来还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不像形意太极,一传就分出六七脉分支、且个个都号称自己最正统最生猛。但单一也有单一的缺陷,既然没有开枝散叶,流传就不广,知名度也就会因此大大下降。
虽然同属南拳,其时最知名的应该算洪、刘、蔡、李、莫几家(后广东陈享集蔡、李两家及另一佛家拳三家之长,创蔡李佛拳),如果那时有人预言百年后,咏春拳会成为全世界最受洋人欢迎的国术之一,估计赞先生也会觉得他没睡醒。
找钱华学拳的时候已经三十九岁,等到他学成设馆授徒的时候,也已经五十二岁,他总共教了七年,第六年的时候,佛山来了一个大户人家,说要把庄园里的一个大祠堂租给他教拳,还带来了一个七岁的小孩子。(《一代宗师》电影中的说法是陈华顺70岁收关门弟子)
这个大户人家出手阔绰,找钱华十分好奇,答应前去,之后,他发现,这户人家不仅是大户,还是巨富,按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的说法,人称“培德里叶”,意思是整个“培德里”都是他们叶家的。
那时的培德里有多大,我们难以考证,反正这就是个钟鸣鼎食的名门望族,家财万贯,朱门绣户,底下的屋子产业鳞次栉比,号称“桑园”。
而这个七岁的稚童,本名叶继问,后来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叶问。
少年游
叶问很幸运,毕竟好歹是个矮富帅,虽然身体瘦弱,但还能学武玩。相比之下,霍元甲同学就比较惨了,不仅钱不多,而且明明家学渊源还一度被禁武,实在有够倒霉。
叶家是很传统的大户,在清末时期,叶问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教育,搭乘着十九世纪的末班车驶入膏粱之家,温室中的他耳濡目染皆为锦衣玉食,对于清廷积弱的概念应该还是比较淡泊的,毕竟谋于生计、为民出力不是他所担心的事。
六岁的叶问成了陈华顺的第十六个徒弟,也是关门弟子,因为陈华顺年纪已经不小,所以叶问一直以“华公”相称。
教授咏春拳的事,主要还是交由华公的二弟子吴仲素指导。陈华顺教了七年武,并非不想授艺,而是将叶问纳入门中的下一年,他就中风回乡下了。
找钱华只好先退出故事的舞台,严格说来,他虽然是叶问的启蒙导师,但年幼的叶问也很难被启蒙到什么——当然,如果像电影处理的那样,老态龙钟的华公以“一条腰带一口气”的箴言就让叶问获益一辈子,那启蒙还算蛮大的。
总之,叶师傅一身咏春拳,首先是来自二师兄吴仲素。
因为天生的身体素质及所受的教育影响,叶问是个文弱的人,这么一个文绉绉的书生去学武,本来是很难想象的事,但叶问却很喜欢这路拳法。
首先,咏春拳由女子所创,它不像霸道的洪拳,大开大阖,凌厉无俦,它是很端庄秀气的武艺;不像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它只有三套拳路:小念头、寻桥、标指,再加一个木人桩的功法,不太复杂;也不像八卦掌绕得人晕头转向,标志就是出名的“二字钳羊马”(叶问电影中常见站成内八的步法)。这种拳法讲究贴身近击,以连消带打对付敌人的招式,是攻守合一的武功。
总结起来,咏春拳可谓南拳中的君子,斯文冷静,后发先至,而一旦对方得寸进尺,书生也会以疾如风的速度、爆发出雷霆之力。
这样的拳理要旨,自然与叶问的性格相仿,他相貌清癯,眉目秀气,温文尔雅,不算是争强斗狠的热血青年,浸淫在咏春拳中,可以让他忘却一切,人与拳几乎都能合为一体。
但叶家的孩子,自然不能一直学武,他还要学文,而且时值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政局不稳,叶爸爸很有觉悟,将他送去了香港圣士提反书院。这是所基督教直资中学,以英语教学,所以可以想见,叶问先生不仅精于国术、受教于儒学,英文水平也过得去。之所以送去香港,不仅因为近,还因为他有个表姐在那。
在香港的际遇极为不凡,倒不是因为他打抱不平、打倒过多少洋人,而是因为他碰上了一个人。
那个人年轻的时候就赴港经商,名叫梁璧。
香港那么大,当然也有可能是梁璧自己去找他的,如若不是,也只能感慨命运安排、老天开眼。叶问年长的时候无法亲聆华公教益,却在他乡遭逢了赞先生的儿子,他还要尊称他为“梁师叔”。
这位梁师叔很不一般,他不仅跟梁赞学过(比陈华顺早了二十年),据说还得到过红船上黄华宝的指点,应该来讲,他所精通的咏春,比起只学几年的吴仲素,是更为系统完整的,包括三套拳、木人桩、八斩刀、六点半棍。
学了三年,后来叶问去日本神户兄长那休养了一阵,再回佛山时便成了亲,新娘叫张永成,是清末外交官张荫桓的后嗣亲属,世家子女,知书达理。
在叶伟信的电影中,张永成是一个有些泼辣的贤内助,但在叶家后人的回忆里,她是个温柔娴淑的人,识大体,能迁就,鲜有过问丈夫练武之事。做为叶问的正室,她为叶家生了两男两女,长子叶准(后于邱礼涛执导的《叶问前传》里友情出演梁璧),次子叶正。
叶准饰演的梁璧
在香港的三年,他得到了梁璧的悉心指点,此等非凡际遇,使得他回到佛山之时,俨然成了咏春集大成者。他不改对咏春的热忱,依然与师兄弟们交流切磋,身为叶家贵公子,他还与各路世家子弟出入各色场合,据说竟因此,染上了一个恶习。
风波恶
谦谦君子吸食鸦片,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尽管许多年前林则徐已然虎门销烟,大家也充分意识到了鸦片的危害荼毒,但上流社会的子弟们,仍然难改此恶习。
叶问与师兄弟朋友们经常出入姚氏开立的烟馆,被一群纨绔子弟带了坏,染上了烟瘾。当然除了过过瘾,他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提升拳技。乌烟瘴气的烟馆里,他认识了一些人,例如姚才、阮奇山(阮师承冯少青,是红船上学的武),动过不少次武,在佛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时人称其为“咏春三雄”。
诚然,宗师的漫漫征途总是坎坷不已,就好像令狐兄弟要是一辈子跟着岳不群混,不与风太师叔碰一下面,自然也是出不了头的。在磨练拳技的道路上,既有叶问天分、努力使然,他的非凡际遇也功不可没,如同孙禄堂遍学于李洛能的传人,叶问也兼收并蓄了各家之长。
佛山这个宝地,当年出了个黄飞鸿,慢慢的,随着叶问比试的次数越来越多,名人榜上的“叶”字也已经写了一半。顺带一说,电影中金山找上门挑衅的故事纯属虚构,但凭着叶师傅的名气,多半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
虽然祖上基业颇丰,但叶师傅还是有工作的,他加入国民政府,在花捐局工作,向妓女收取花捐税。反正,是个闲差。
悠哉的日子如白驹过隙,叶少爷慢慢变成了叶老爷,逛堂子抽大烟练拳脚陪妻儿的好日子终究还是到了头,历史的指针拨到了1938年。
这是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年,广州失守,佛山沦陷。
咏春拳师叶问并不能改变什么,四十岁以前的他衣食无忧,但从这一刻起,面对着倭寇的铁蹄,他的生活轨迹正式发生改变。
连绵几条街的桑园被日军夺走,而叶师傅……只能拖家带口,自己去找间小破屋凑合凑合。
锦衣玉食成了麻屣鹑衣,繁华转瞬成空,对叶问而言无疑是重大打击,有说他参加了国民政府举办的情报训练班,然后到贵州省中部的息烽军官训练学校受训。毕业后回到家乡佛山做情报工作,职衔是佛山侦缉大队的书记等等,这段传言后来被叶准证实是无稽之谈,当然,他要还能当公务员,家庭也不至如此拮据,甚至听说还饿死了两个女儿。
伤春悲秋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娇贵的叶公子只好去教拳。
要是对武术家的教拳行为,全部上纲上线为强国强民、尚武精神大爆发,未免太过牵强,毕竟从当时的情境上看,叶先生教拳的目的无非是生存。
1943年至1945年期间,在佛山富商周雨耕及周清泉父子的帮助下,叶问始在其名下花纱厂内授拳。这是他的第一次,也是在佛山的最后一次。
在电影中,曾有这么一段情节:叶问为了换大米而被无辜打死的同胞,一怒之下以一当十,之后行云流水般将十名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威风凛凛扬长而去,接着极为拉风地留下了一句:
“我只不过是个中国人。”
帅得令人发指。
紧接着,沦为阶下囚的叶师傅接受了三蒲将军的挑战,并以绝对优势力克敌首,身中暗枪,潇洒倒地,帅得无法无天。
可惜这段情节只是虚构的。
但是总有一些故事那么相近。
在抗战期间,确实有那么一群日本宪兵久闻叶师傅大名,前来恭迎大驾去教拳。而叶问的反应,就如同梅兰芳一样。有鬼子高手表示不服,并扬言若打败叶问,他就得甘受驱使,一起传授宪兵武艺。
叶问不像孙禄堂、李存义等诸多前辈武术家,经历过庚子之乱,他自小长在桑园温室,衣食无忧,不曾经历浩劫。
他是谦谦君子,得饶人处且饶人,他虽然与人切磋较技,却厌倦于频繁比武,比试高低。
而今,他终于见识兵燹硝烟,家业被悉数侵占,倒也忍气吞声,退避三舍。
他有儒之仁德,道之不争。
然而,就在这一刻,信奉仁德的叶师傅,却践守了儒家思想的另一面: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钱财身外之物,去之了无牵挂,但在大义面前,素来低调斯文的叶师傅的言行仿佛与古之于谦、王守仁相叠,他向世间展示出,什么是书生以身许国的力量。
沉静了这么久,咏春拳该出招了。
辞家行
与宪兵比武的过程还是省略吧。原因之一,笔者并不在现场,无法详细描写;其二,后人说这场比试不到一分钟。
这种不到一分钟的秒杀,也确实没什么好写的。
虽然打宪兵跟打将军影响力差很多,但本质还是一样的。
打了个日本兵,叶问风头出了,但他也不会白白站在那等鬼子枪毙,识时务者为俊杰,赶紧走为上计。
叶问担心激怒日本军阀,于是在众人掩护下,暂时离开佛山,躲了起来。
而后,抗战结束,国共内战爆发,叶问运气不太好,他早年有过国民政府的工作经历,内战期间还是站在了国民党的这头。
1949年解放,叶问的背景太黑,只好先跑路。他害怕清查连累家眷,于是暂时安顿好妻儿,自己利用通行证,先到澳门,再到香港,换取身份证后,改名叶溢,并将1899年的出生年份改为1893年。
他想方设法,想将妻儿接过来,可惜,1951年,香港封锁边境,当年一别,竟成永诀。
此后,叶问一直与张永成维持书信联系,寄送生活费,却再也没有见面。
避到香港的时候,叶问五十余岁,年过半百,实在已经不像电影中甄子丹、梁朝伟那般精壮年轻。而首要之事,仍是生存,除了咏春拳,他仍是身无长技。
要说叶师傅从此立下了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决心,那当然是骗人的,这一观念是要慢慢层递的,所有一切,无非生活所迫而已。
得好友港九饭店职工总会秘书李天培介绍,叶问得以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授拳,最初的弟子就是该会主席梁相。之后梁相竞选主席失败,授拳地点屡屡搬迁,虽如浮萍不定,却也使得咏春之名渐渐扩散开来。
那个时期,梁相、骆耀、徐尚田、黄淳梁较早跟随叶问,后来成了叶问在港时的“四大弟子”,其中大师兄梁相于1954年开始授徒,并教出了“咏春四虎”,其中有一个叫“长脚虎”郭强,有一个叫“玉面虎”郑福。
当时香港开馆授徒的自然不少,如叶问这种固定馆子都没一个、却能逐渐发展壮大的门派却不多,他又不像精武会有那么多搞宣传搞公关搞资金的中坚力量,归根究底,只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武功好,其二他教得好。
武功好毋庸置疑,就算他在佛山的名头没有一起迁移过来,打退几个寻衅滋事的同道中人总不在话下,久而久之,闻风而至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教得好,也有一定的依据,咏春是一套具有科学依据的系统武学,三种拳套,木人桩法,配合黐手练习。以“寸劲”的发力方法来攻守,注重中线、朝面追形、埋踭、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实在是埋身肉搏、居家旅行必备的绝技。
挑一个中线理论的例子来讲。中线指人体头顶至尾闾这条线,若将敌我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进攻时我们我们沿中线向敌中线攻击,是敌我最短距离,且对方受力重,难卸力。所以咏春有“发拳肘在中”的拳诀,如一招“日字冲拳”的动作就是这样。
叶问教徒弟,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演绎,用到力学、几何学,不像大陆某些拳师,徒弟不懂时就来个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忽悠糊弄,不把门徒搞傻誓不罢休,毕竟武夫也没几个会像孙禄堂一样去研究哲学。所以叶师傅这种学贯中西、受过高等教育的,总是不一样的。
再次,很多拳师教徒会藏私,虽然开馆,还是想把绝技带进棺材,以免底下青出于蓝,或者教武功也教个空壳,然后私底下挑资质好的传授衣钵。这一类庸师以我们《神雕侠侣》中,全真教的赵志敬道长为代表。
叶问这种儒家思想熏陶过来的,自然也是很有耐性的,凡事求稳,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不藏私,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杰出的门徒。
说到杰出门徒,有一个少年该登上我们故事的舞台了,他刚刚在街战中吃了苦头,见朋友技击技术不同以往,好奇之下,得朋友引荐,入了咏春门下,拜叶问为师。
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在美国出生,长于香港,自幼嗜武,小小年纪,就已经拍过几部电影,他叫李振藩,后来有一个轰动全世界的名字:
李小龙。
桃李芳
李小龙学过太极,这种带艺投师的人,叶问也不会排斥,而且这孩子很好学,很认真,虽然基本上是黄淳梁代师授艺,但叶问还是会亲自点拨,这让李小龙获益良多。
但李小龙运气却不大好,因为这段期间,叶问的老毛病犯了。
叶问是个君子,却也不是一个白璧无瑕的君子,因为他的生活作风确实出了些问题。
做为清末人士,要他严守一夫一妻制实在有些强求,但毕竟张永成和孩子此刻还在佛山,叶问也实在不该跟个上海女子不清不楚,更何况,他还跟那个女人一起,重新染了鸦片瘾(黄秋生的《终极一战》从该传闻取材编织了类似情节)。
这是叶问的消沉时期,徒弟们也发觉了师父的事,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好言相劝。但叶问并不听劝,终于导致了众弟子联名上书的地步,希望师父戒掉鸦片,远离上海婆。
叶问可能被鸦片迷了心窍,他素不轻易动怒,此刻更是一声不响地搬到了上海女子位于李郑屋邨的住所,以表决心。好徒弟们一心相随,无奈之下,也只好跟着师父到了那学拳。
这个住所很窄,压根放不下木人桩,更不用说施展棍法,而李小龙就是在那段时期入了叶问门下,自然也没有学到这些。
师父和师兄黄淳梁的教导长达六年,李小龙在咏春门的期间一直勤练不辍,这段光景是他日后武艺大成的重要奠基。学习咏春拳的同时,他还钻研过不少武功,螳螂拳、洪拳、白鹤拳等等,甚至包括西洋拳法,此后,这位仁兄离开香港移民美国,武艺从未落下,并经历大小比斗挑战无数场。
数载磨折,一朝亮剑,败尽天下,所向披靡。
影视圈的闯荡也一样顺风顺水,随着真功夫电影的创立,他制造了一连串票房神话,成为了当时及未来无数人膜拜的偶像巨星。
他将功夫(Kung Fu)写进了英文词典,并在全球掀起了属于中国功夫的狂潮。
就影响力而言,李小龙无疑是青出于蓝的,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年幼时在香港学武的那段经历,闯荡海外时一直不忘与师父及师兄弟沟通交流。
60年代以后,功成名就的李小龙回到香港时,愿以一栋房产做为交换,得到叶问木人桩练法的录像,此事却以叶师傅不愿厚此薄彼而告终。
那时,他已经创立了自己的武道系统“截拳道”,自成大家,却依然虚心求教,且饮水思源,时刻不忘师父及师兄弟的恩情。叶问和李小龙的故事,也渐成一段佳话。
当然,李小龙的故事是后话,我们再次回到抽大烟的消沉叶问。
1960年,张永成于佛山病逝,两年后,叶准及叶正终得赴港寻父。叶问见到亲生儿子,百感交集,终于下定决心戒掉鸦片,但这段期间还是没断绝跟上海女子的来往,还有了一个儿子叶少华。
有时事情本难两全,如若叶问就此弃上海女子而去,也难免负心薄幸之名,最好是未曾相见,也好过落下话柄为人所诟病。但既有此孽缘,无非是一念之差而已。笔者不知道叶师傅是否会愧于晚年这段遭人非议的感情——不管如何,对于张永成,他应该还是抱憾的。
叶问生活的时代与现在接近,所以他的形象才会如此丰满。他毕竟是咏春宗师,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圣贤,也未被架上神坛,身上会有人性之隙,私生活的瑕疵,并不应该影响人们对他的传颂。
因为,中国武术家的理想,中华武术的盛况,终将在他手上实现。
就在永成病逝的那年,玉面虎郑福引导他的外甥梁挺,拜入梁相门下。过了八年,长脚虎郭强又将他介绍给叶问,并见证他行了拜师礼。
梁相手下强将应该也不少,四虎却对这个小师弟青眼相加,其中必有隐情。
原来,1966年时,在叶问徒孙倡议下,“咏春体育会”成立,虽然是个组织协会,不能算武林帮派,却将所有习练咏春拳及兴趣爱好者集结起来。两年后,梁挺便推波助澜,在就读的香港浸会大学成立咏春同学会,公开教拳,却常觉力有不逮。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叶问答应将他收为关门弟子。
看来叶问及四虎的理由已然浮出水面。
梁挺是个活跃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推动咏春发展的人才。当然还有个前提:咏春拳必须打得好。
众人的眼光并没有错,梁挺实在是个活动家,后来他以咏春同学会名义组织起咏春拳术比赛暨表演大会,让叶师傅好好在年轻人面前威风了一把。他还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极为科学地编订了一套考试及升级机制,让咏春拳有了类似段位制的等级划分,从此不再只有菜鸟庸手高手大师的简单区别。后来更成立了国际咏春总会,将咏春扩散到海内外,在传扬国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香港一堆明星想打咏春基本找梁师傅。
所以业内有句话:“咏春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传于叶问,盛于梁挺。”
在这个鼎盛的时期,1972年,叶问于旺角通菜街安然辞世。辞世前的一个半月,他录制了木人桩法的示范,公诸于世。
叶问的风头并没有被徒弟们抢尽。
纵观他的一生,如同《一代宗师》里所言,历经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内战、解放,滚滚红尘,大起大落,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对世事看得透彻,然而儒家的精华却始终伴随。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习武也是一样,清廷积弱的时候,武林巨擘们以尚武精神振奋国民,将痛扁洋人奉为人生圭臬。在那段极重门户之见的岁月,成名的武师若非为了生存及强国,对传授绝技本来就有所顾虑,若让他们传给洋人,那简直是侮辱智商加侮辱人格。
和平的年代,万象皆改,叶问知道,有四个字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止戈为武。
这四个字,核心仍然为仁。武术不再是惩罚与制裁,而是吸纳与传播。暴力并不能解决一切,只有宽宏能容纳百川。
所以叶问会跟留学生们说,回国时若无人一道练习,可先教给别人再共同进步。
所以叶问教出了四大弟子,教出了李小龙,教出了梁挺。
所以李小龙们在天南海北播下了属于国术的种子,所以梁挺们让这些种子破土而出,桃李成芳。
所以,他实现了自古而今无数武术家竭诚奋斗却鲜能完美实现的理想:将国术发扬光大。
他一直是那个武林中的书生,咏春中的君子,一代宗师,叶问。
温馨提示:按键盘 Ctrl+D 快速收藏本页
一个不一样的创业营销生活学习网站!一个人人都会飞的舞台!
1、注册/登录网站获取每日签到积分,可用于下载本站资源;
2、本站下载的所有压缩包统一密码“91ur.com”,红色的部分为密码;
切换到英文输入法状态输入密码,否则会提示密码错误”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4.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5. 不得使用于非法商业用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否则后果自负!
6. 本站提供的软件、课程、插件等等其他资源,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
7.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8.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极速创业 » 咏春君子叶问武术历史传奇一生概述!